十大手機廠商聯手推“快應用”,與小程序死磕勝算有幾分?
昨日,國內十個手機廠商(小米、華為、OPPO、vivo、魅族、中興、金立、聯想、努比亞、一加)聯合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、電信終端產業協會在北京舉行快應用標準啟動發布會。
什么是快應用
所謂的快應用,即用戶無需下載 App,應用服務都在云端,用戶在手機上只需要創建一個云服務的入口,就可以通過網絡連接云端的 App 來使用,這樣就減少了下載安裝的過程,在手機系統里實現“即用即走”??鞈梅浅_m合電商、外賣、共享單車等此類短時間集中使用的服務,因為用戶一般只會在某個需求時間點才會被用戶使用,大多數時間它們都是閑置的。
而對于開發者而言,據小米 MIUI 掌門人、聯盟代表洪鋒稱,“快應用”**化地降低開發者的開發和推廣成本,一站式接入,并實現跨廠商運行。同時,硬件廠商基于硬件系統的底層能力為快應用提供更多的入口資源,除了通知欄、負一屏和信息流,廠商還支持搜索入口,包括外部搜索和應用內搜索。
為什么要推出快應用
其實早在 2013 年,百度就在 PC 端推出了無需下載、即搜即用的“輕應用”,不過由于各種原因最終并沒有全力的推廣。
2017 年 1 月,微信正式推出小程序,短短 1 年時間,小程序累計已達 4 億用戶。日前,雷鋒網發現部分小程序已經開始接受廣告投放。隨著微信小程序的規模擴大以及商業化啟動,也許真如張小龍所說:“未來2年內,小程序將取代 80% 的 App 市場”。
對于很多手機品牌,通過應用分發、互聯網應用服務獲取的利潤并不少,微信小程序的蓬勃發展直接威脅到目前手機廠商這塊的非硬件利潤。對此,在小程序發布后,手機廠商們也紛紛推出了推出類似的“小程序”服務,如小米的直達服務、魅族的快捷應用、金立的秒開應用等等,無一例外都是強調“觸手可及”、“用完即走”。
面對微信 10 億的用戶量以及百度的前車之鑒,單打獨斗并不是手機廠商們的**的選擇,結盟對抗、制定標準、共同推廣,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。
與小程序相比,有幾分勝算?
從用戶體驗來看,快應用和小程序的相差無幾,并且基于手機系統層面,運行速度更快,同時手機廠商們也給快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入口資源。
但在數量上,據微信開放平臺公布的最新數據,已上線的小程序數量超過 58 萬個,而快應用公布的數量是預計在一年內超過 5000 個,這 5000 個大部分是以功能性為主。
最重要的是,微信天然的社交屬性是快應用無法比擬的。沒有社交驅動,快應用如何普及、滲透是個很大的問題。想要在這場用戶入口爭奪戰中重搶話語權和流量,快應用也許還要在黑夜里再摸索上一陣。
(文章來源:其它網絡平臺,僅供參考 如有違權可聯系刪除)
|